山远云深初心不改

记民进华东师大会员周立旻教授八月贵州行

作者:孙锐欣来源:校民进发布时间:2020-08-27

民进会员周立旻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名人,不仅因为周教授年轻有为,在空间高能粒子对类地行星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个研究方向上立身于世界最前沿,更因为他响应中央号召,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走在了扶贫攻坚和课程思政教学的最前线。

八月的贵州异彩纷呈,周立旻教授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普定县陈家寨村。这个曾经贫困的地方在多个单位的专家指导下,利用“路沟池一体化”技术,配合梭筛桃种植模式,种植了梭筛桃八千亩,实现种植收入三亿元,脱贫致富,成为新时代的“桃花源”。周教授一行,作为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教学团队,在这里实地录制微课,讲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梭筛经验”与脱贫攻坚故事。

周立旻教授在实地录制微课

普定县的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石漠化严重,其脱贫工作需要当地政府和人民与地理专家合作攻坚。周教授介绍说,通过多年的生态恢复,该区域形成了春季漫山桃花与山下夜郎湖交相辉映的桃源胜景。每逢夏季,前来纳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普定县已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典案例。全国领先的,华东师大首个课程思政野外实践基地正是落户于此。

华东师大普定“课程思政野外实践基地”在贵州普定县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正式挂牌


 这次课程思政领航教学团队的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牵头,依托“大工程——天眼500米射电望远镜”和“大生态——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等实践基地,综合运用地貌学、水文水资源、土壤学、气象与气候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专业专业知识,阐释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和演化规律,解析石漠化区域经济开发原理。同时以这些内容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范本,制作完成了十段教学视频,涉及《现代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等课程思政微课。这个系列微课程不但注重传授专业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而且更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提升学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据悉,这些课程思政微课的视频不但供教学使用,也将在线分享。

课程思政是把专业课程跟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型课程模式。而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以致用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树信念、懂国情、知民意、长才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周立旻教授及地理课程思政领航教学团队在科学研究和思政教学的大道上努力向前进,为扶贫攻坚和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