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以多种形式组织广大盟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10月16日,组织成员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直播;10月26日,邀请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中心暨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何爱国研究员,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共二十大精神的解读与体会”为题作专题报告;11月5日,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前往奉贤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参访活动。
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体会。
段纯刚(民盟华师大委员会主委,发展规划部部长兼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
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也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对于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民主党派基层主委,我将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带领盟内同志在学深悟透大会精神上聚力用劲,带头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作为高校基层教师及科研工作者,我将持续以问题导向为牵引,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胸怀天下为格局,坚持“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使命任务,聚焦“四个面向”,扎根教学和科研一线,努力产出原创性高质量科研成果,破解“卡脖子”难题,全力培养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吴原元(民盟华师大委员会副主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而且还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坚持的重大原则。由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的阐述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所做的概括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其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开辟了新的政治空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与方向指引,同时亦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对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黄晨(民盟华师大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行政部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目标,对于人才培养,尤其是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战略的实施是关键,终身学习的理念理应贯彻至人一生的发展之中。面对数字化、智能型高科技产品的创造,作为教育者要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在总结以往教育变革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技术革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拓展实现融合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在更为广泛的人群中实践技术与教育的交互与迭代的可能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媒介。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员,在未来的几年中,努力和盟内成员一起,踔厉奋发,为国育才,发挥终身教育事业的优势,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创新、创造的大国,为国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王同彤(民盟华师大委员会委员,重点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举旗定向、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汇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了新高度新境界,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擎和科学高效的行动指南。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民主党派人士,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首先,作为学校盟委会委员,我将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身作则,为盟员们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我将助推学校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学科、院系和团队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瞄准关键问题和前沿领域,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以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再次,我将牢牢把握二十大确立的中心任务,积极担当作为,履行好新时代参政党的使命,为前瞻性谋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学校乃至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吕伟(民盟华师大理一支部主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作为一名院校教师,我将牢记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嘱托,在教学、科研和工作岗位上,坚持追求卓越,培养卓越人才,积极投身于国家需要的抗肿瘤药物等相关疾病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沿着二十大规划的发展路线,持续前行。
郑艳(民盟盟员,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力量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价值体系的认同再生产过程恰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积累直至自强的过程。作为从事音乐事业的一名盟员,我将坚持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作为音乐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出优秀音乐作品与理论成果,以推动新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相比十九大报告显著提升——从教育属于社会民生的一个领域上升到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将紧扣“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理念,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蓝图,培养能胜任音乐教育且能为国家美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创新拔尖人才。
仇文卫(民盟盟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全面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振奋,责任重大,我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会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坚持从国情出发,树立国际视野,努力进行新药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我会关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技术革新、升级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迫切需求,努力进行原料药的创新工艺产业化研发工作,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陈斌斌(民盟盟员,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会还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该份报告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作为民盟成员,我们应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二十大精神上来,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的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传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想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