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在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基础上,正加快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坚定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四个人人”城市治理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紧密相连。中国式的城市治理不仅仅是城市管理的简单延伸,更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团结凝聚各族群众共同构建互嵌共融的上海家园。
华东师范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吴瑞君主持学术沙龙
如何在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进程中,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话语体系和表现体系?如何深入阐释和揭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在日前举办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与各民族互嵌共融学术沙龙”上,与会的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术沙龙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浦东新区民族宗教办公室共同举办。7位专家学者就城市治理共同体与各民族互嵌共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交流发言,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民族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邹诗鹏从上海“三交”史看“家在上海”;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 长江 学者郝亚明分析了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逻辑;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国家民委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利国教授提出了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主体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委会成员张梧分析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都市实践;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副局长(援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悦来以乌鲁木齐“花开乌市”行动为例,探索公共空间微更新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教授赵泽琳从公共治理与空间再生产探索城市多民族互嵌共融机制;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高旸提出了超大城市促进各民族互嵌共融的治理逻辑。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王延中作点评。学术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吴瑞君主持。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王延中作点评
会前,受市民族宗教局委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联合《探索与争鸣》《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城市治理评论》等学术刊物,开展了“城市治理共同体与各民族互嵌共融”征文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让城市治理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关报道链接:专家学者汇聚上海 热议城市治理共同体与各民族互嵌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