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百年纪念活动 | 致敬翻译巨匠,共筑文化桥梁

作者:来源: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外语学院发布时间:2025-04-30

樱桃河畔书香萦,译笔生辉耀光华。2025年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为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翻译家、民进前辈、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首任系主任周煦良先生,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译’中人·翻译家周煦良微展览”开幕式暨“译者之光:传承翻译家精神,铸就文化桥梁”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隆重举行。    

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杨蓉,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民进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谈玲,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周立旻,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武愕,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林和春、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坤、外语学院周小勇等民进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主管仝夏蕾,外语学院英语系邹航、外语学院团委书记曹安琦等二十余名师生到场。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党委副书记武娟主持。 

周煦良先生作为光华大学走出的著名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首任系主任、民进前辈,在翻译、教育和政治工作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光华大学建校百年、周煦良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外语学院策划“译”路光华·周煦良译作品读与文精神传承系列活动,通过微展览、研讨会、品读会等形式,旨在立体展示周煦良的事迹和成就,深度学习并传承周煦良先生的精神,并探讨翻译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杨蓉在致辞中回顾了周煦良先生与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民进组织的深厚渊源。她高度评价了周先生在学术、教育及民进事业中的杰出贡献,指出周煦良先生作为教育家,他奠基华东师大外语学科,培育“丽娃河翻译家”群体;作为翻译家,他学贯中西,译著等身,其“直译基础上的意译”原则影响深远;作为民进会员,他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提出的《关于代课教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推动了上海有关部门为一千多名中小学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她强调,2025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和会史工作主题年,也是周煦良先生诞辰120周年,此次微展览不仅是对先生成就的回顾,更是对其精神的传承,号召大家以先生为榜样,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孟钟捷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光华大学建校百年背景,回顾了周煦良先生在光华与华东师大的治学任教经历。他指出,周先生的经历对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希望民进华东师大委员会能整合校内资源,深入挖掘周先生作为教育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多重贡献,为教育强国建设积极建言。 

周立旻代表民进华东师大委员会,对民进上海市委和学校统战部的指导与支持以及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将在民进市委和学校党委领导下,结合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契机,系统整理周煦良先生等民进先贤的史料,弘扬优良传统,为民进事业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研讨中,与会师生围绕周先生的翻译理论、教育思想及社会活动展开深入讨论。周小勇教授分享了周煦良先生对学生的慷慨援助和悉心指导的感人事迹,并详细介绍了周煦良先生主编的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张坤教授谈到,丽娃河畔翻译家们动人的故事、独到的文字以及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师大人。林和春教授说到,科学研究中对真是、精准、严谨的追求与翻译家秉持的“信达雅”一脉相承,翻译家的学术追求也感染了理工科的研究者。武愕教授结合周煦良先生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翻译作品,对于周先生在学术界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享。邹航副教授谈到,作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她将带领学生传承并对话翻译家精神,梳理翻译家的学术知识图谱,形成一套可传播、可推广的成果。曹安琦分享了策展过程中的感悟,希望周煦良先生跨学科的探索视角、推敲琢磨的严谨态度、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成为点亮青年学生奋进之路的一束光芒。外语学院学术型第二党支部硕士研究生刘金池沈心仪介绍了周煦良先生在光华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求学和任教的经历,并结合个人的学习成长,分享了青年学生如何学习领会翻译家精神。仝夏蕾进一步介绍了周煦良先生作为教育家的崇高精神,并对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提出了见解。

研讨会前,与会嘉宾在曹安琦、陈舒婷的引导下,参观了丽娃河畔的翻译家成果展和周煦良先生微展览。微展览通过珍贵的手稿、译著、照片及历史文献,生动展示了周煦良先生的人生足迹、翻译理念和经典译著,并通过“译”探究竟互动装置,让参观者直观感受翻译的魅力。 

据悉,本次微展览还将在光华书院展出。此外,外语学院还将组织开展周煦良译作品读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析周煦良先生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念。  

相关报道链接:光华百年纪念活动 | 致敬翻译巨匠,共筑文化桥梁